種大棚為什么要蓋地膜?
近年來,隨著地膜覆蓋技術的大面積推廣,鎮江新區農用地膜使用量逐年增大,“白色污染”問題也日益凸顯。2019年新區現代農業產業園覆膜蔬菜面積達314畝,年使用地膜3.25噸;農用地膜主要成分為聚氯乙烯或聚乙烯,在自然條件下很難降解,殘存期達20年以上,如不及時清理回收,土壤中的殘膜量會逐年積累,且殘留的地膜碎片會改變土壤物理性質,降低土壤透氣性,嚴重影響農作物根系生長,導致農作物減產;加上目前園區內很多農戶使用地膜厚度大部分為0.01 mm以下,回收難度較大。根據前期的土壤殘留監測結果,園區覆膜地地膜殘留達0.168 kg/畝,“白色污染”問題嚴重。
本試驗主要是通過在設施大棚內覆蓋不同地膜栽培辣椒,驗證不同地膜對作物生長發育、產量品質的影響,為全區地膜減量替代提供科學的參數、成本核算和技術指導方案,以期篩選出適宜鎮江新區蔬菜種植的地膜。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鎮江新區現代農業產業園(江蘇圌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鋼架大棚內,長80 m,寬6 m。試驗地冬季平均氣溫3.8℃、夏季26.5℃,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日照時數2057.2 h,年平均降雨量1070.1 mm,無霜期238天。試驗地土質為黃砂土,土壤pH值(7.9)呈微堿性,含有機質34.6 g/kg、全氮2.5 g/kg、速效磷91.8 mg/kg、速效鉀193 mg/kg,試驗地灌溉采用棚內滴灌,前茬作物為花椰菜。
1.2 供試品種及相關材料
試驗辣椒品種為洛椒98A(園區種植戶主栽辣椒品種),供試地膜均由南通華盛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全生物降解地膜,黑色,120 cm×0.01 mm;強化地膜,黑色,120 cm×0.01 mm;普通地膜(PE),黑色,120 cm×0.01 mm。
1.3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1個對照和3個處理:對照(CK),無地膜覆蓋設施大棚栽培;處理1(T1),黑色普通PE地膜覆蓋設施大棚栽培;處理2(T2),黑色強化地膜覆蓋設施大棚栽培;處理3(T3),黑色可降解地膜覆蓋設施大棚栽培;試驗采取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每小區長8 m,寬1.6 m(包溝),面積12.8 ㎡,小區四周設保護行。苗情監測及取樣考種時,每處理確定3點作為3次重復。
1.4 試驗過程
2020年4月15日按壟距1 m、壟高15 cm起壟覆膜,地膜兩邊用土壓實,防止被風吹開。4月20日沿每壟一側半坡處打孔,按株距40 cm、行距50 cm均勻定植辣椒苗,然后微噴灌澆透水。每穴定植1株,每小區定植40株。按照春季大棚辣椒栽培技術要點進行管理。每小區分次采收計產,9月20日前全部采收完畢。
1.5 記載項目及方法
①土壤溫度。定植后1個月內每隔10 天測量每個小區地膜下表土層0、10 cm處的土壤溫度,取3次測量的平均值。
②物候期和主要性狀。記錄不同處理辣椒的播種期、定植期、始花期、始收期等主要物候期。觀察各處理植株的田間生長勢;每小區隨機選取5株,取3次重復的平均值,在盛果期,對株高、單株結果數和果長等進行測定;采收期結束后,調查辣椒青枯病發病情況,以根莖部出現褐變,擠壓產生乳白色菌液的植株作為發病株,發病率(%)=發病辣椒植株數量/總株數×100.
③總產量。每小區單獨計產,每處理取3次重復的平均值進行產量計算??偖a量為每小區實際收獲的商品果產量總和。
④地膜完整度。定期對地膜表面完整度進行監測,觀察不同地膜碎裂程度。分為誘導期:即從覆膜到壟(畦)面地膜出現多處(每延長米3處以上)≤2 cm自然裂縫或孔洞(直徑)的時間;開裂期:即壟(畦)面地膜出現≥2 cm、<20 cm自然裂縫或孔洞(直徑)的時間;大裂期:即壟(畦)面地膜出現≥20 cm自然裂縫或孔洞(直徑)的時間;碎裂期:即壟(畦)面地膜出現碎裂,最大地膜殘片面積≤16 cm2的時間;無膜期:壟(畦)面基本見不到地膜殘片。
⑤效益分析。計算每個處理種子、投入品、地膜、人工等投入費用,并結合產量、批發價等測算凈收入。
2 結果與分析
2.1 土壤溫度分析
由表1可知,與對照(CK)相比,不同地膜覆蓋對辣椒根部土壤均有保溫作用,但增溫作用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而減弱,在20 cm處溫度幾乎沒有變化。與普通黑膜(T1)相比,強化膜(T2)升溫較快,可降解膜(T3)升溫較慢。
2.2 辣椒物候期和主要性狀分析
由表2可知,不同地膜覆蓋下,辣椒的始花期、始收期比對照(CK)均有所提前,并且終收期比對照(CK)有所延長,其中強化膜(T2)覆蓋的辣椒采收持續天數最長,為87天,普通地膜(T1)和可降解膜(T3)均為84天;在株高、結果數和果長方面,不同地膜覆蓋的辣椒表現均優于對照(CK),其中強化膜(T2)覆蓋的辣椒表現最優,與CK、T1、T3比較差異顯著。在后期不同地膜覆蓋的辣椒枯萎病發病率均高于對照(CK),其中強化膜(T2)覆蓋的辣椒發病率最高,達2.5%。
2.3 辣椒產量結果比較
由表3可知,不同地膜覆蓋對辣椒產量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以強化膜(T2)覆蓋的辣椒產量最高,折合產量為32813 kg/h㎡,與CK、T1、T3比較差異顯著,比對照(CK)增產31.25%;其次為普通地膜(T1),折合產量32520 kg/h㎡,比對照增產25%;最后為可降解膜(T3),折合產量28125 kg/h㎡,比對照增產12.5%,T1與T2小區產量差異不顯著。
2.4 地膜降解期監測分析
由表4可知,普通地膜(T1)、強化膜(T2)和可降解膜(T3)誘導期時間分別為100、110、90天,開裂期出現時間分別為125、130、110 天,僅可降解膜出現了碎裂,為150天。在回收時,普通地膜無法完整回收,強化膜基本能完整回收,可降解膜無法回收。本試驗周期僅為150 天,因此普通地膜和強化膜未出現碎裂期,可降解膜未能在辣椒采收期結束完全降解。
2.5 效益分析
由表5可知,與對照相比(CK),折合每畝投入694.8元,使用地膜會增加投入成本,增加投入部分主要為地膜和人工費用,其中可降解膜(T3)價格最高,折合投入745.2元/畝,比對照增加50.4元/畝;其次為強化膜(T2),折合每畝投入720元,比對照增加25.2元/畝;最后是普通地膜,為712.2元/畝,比對照增加17.4元/畝。
但是覆膜后會提高辣椒產量,進而提高生產效益,與對照相比,強化膜(T2)畝折合凈收入最高,為3657元,比對照增加1017元;其次為普通地膜(T1),畝折合凈收入3456元,比對照增加816元;最后為可降解膜(T3),畝為3007元,比對照增加367元。
3 結論與討論
通過試驗得出,不同地膜覆蓋對辣椒根部土壤溫度均有保溫作用,以強化膜增溫效果最為明顯,但增溫作用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而減弱;不同地膜覆蓋可以提前辣椒的始花期和始收期,對辣椒的生長勢和果實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會提高辣椒枯萎病發病率,推測可能跟溫度和濕度影響有關;
不同地膜覆蓋對辣椒有不同程度的增產作用,其中強化膜增產效果最明顯,折合產量為32813 kg/h㎡,比對照(CK)增產31.25%;不同地膜降解程度不一致,強化膜僅出現了開裂期,在后期基本能全部回收,減少了土壤殘留污染;可降解膜出現了碎裂期,降解效果明顯,但由于本次試驗周期較短,未能完全降解,雖然隨著時間的延長可降解膜會逐步降解,但是降解周期較長可能會影響下一茬作物的種植。
同時使用地膜覆蓋雖然會增加投入成本,但是因為產量的提升,整體收益有所增加,其中強化膜效益增收明顯,可降解膜因為價格較高,效益增加不多。綜上,建議可在鎮江新區春季辣椒栽培中,加大黑色強化膜的推廣示范應用。
以上就是種大棚為什么要蓋地膜?的詳細介紹,有需要 土工膜的老板可以 聯系我們哦
版權保護: 本文由 土工膜生產廠家原創,轉載請保留鏈接:http://www.91xly.com/news/hydt/423.html
同類文章排行
- 黑色地膜為什么可以抑制雜草生長
- 教你一眼分辨農膜好壞
- 國內農膜品種與未來發展方向
- 土工膜焊接機焊接視頻
- 農膜小知識——PO膜與EVA膜有什么區別
- 廢舊農膜將實行分類回收處置
- 復合土工膜檢測規范
- 土工膜兩布一膜
- 土工膜的價格大概是多少?
- 東莞垃圾填埋場專用HDPE土工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