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用地膜使用的利與弊
地膜即地面覆蓋薄膜,通常是透明或黑色PE薄膜,也有綠、銀色薄膜,用于地面覆蓋,以提高土壤溫度,保持土壤水分,維持土壤結構,防止害蟲侵襲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等,促進植物生長的功能。
地膜看上去薄薄一層,但作用相當大。不僅能夠提高地溫、保水、保土、保肥提高肥效,而且還有滅草、防病蟲、防旱抗澇、抑鹽保苗、改進近地面光熱條件,使產品衛生清潔等多項功能。對于那些剛出土的幼苗來說,具有護根促長等作用。對于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低溫、少雨、干旱貧脊、無霜期短等限制農業發展的因素,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適用性。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普及和應用,用于糧、棉、油、菜、瓜果等40多種農作物上,使作物普遍增產30%-50%,增值40%-60%,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
近年來,隨著地膜覆蓋技術的廣泛應用,地膜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顯而易見,甚至可以說是“勞苦功高”,但殘留地膜產生的“白色污染”,也讓地方政府和農民撓頭不已。地膜殘留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一是對土壤環境的危害。由于土壤中殘膜碎片改變或切斷土壤孔隙連續性,致使水分滲透量因農膜殘留量增加而減少,土壤含水量下降,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另外,殘留農膜影響土壤物理性狀,抑制作物生長發育,影響土壤微生物活動和正常土壤結構形成,最終降低土壤肥力水平,影響農作物根系的生長發育,導致作物減產。
二是對農作物的危害。由于殘膜影響和破壞了土壤理化性狀,阻止根系串通,影響正常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必然造成作物根系生長發育困難。作物株間施肥時,有大塊殘膜隔離則隔肥,影響肥效,致使產量下降。
三是對農村環境景觀的影響。由于回收殘膜的局限性,加上處理回收殘膜不徹底,方法欠妥,部分清理出的殘膜棄于田間地頭,大風刮過后,殘膜吹至房前屋后,影響農村農村人居環境。
四是對牲畜的危害。地面露頭的殘膜與牧草混在一起,牛羊誤吃殘膜后,阻隔食道影響消化,甚至死亡。
總之,從地膜污染對環境和作物產量產生的危害可以看出,地膜栽培農田中殘留地膜量,大都接近或達到了能使作物減產的臨界值。因此,防治地膜污染已經是一項十分緊迫而又有重要意義的工作。
要防治地膜污染應遵循“以宣傳教育為先導,以強化管理為核心,以回收利用為主要手段,以替代產品為補充措施”的原則,積極推廣殘膜回收機械,通過回收和資源化利用來減少污染,并依靠有利于回收利用的經濟政策提高回收利用率。一是加強宣傳。防治地膜污染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各行業和廣大農民群眾的共同努力、支持和參與。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各級領導和農民群眾對地膜污染危害的長遠性、嚴重性,恢復困難性的認識,提高回收地膜的自覺性。二是積極引導農村經濟組織、社會力量參與殘膜回收、加工、利用,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三是采取人工和機械回收相結合的措施,加大殘留地膜回收力度。四是使用厚膜。目前,農村普遍使用的農用地膜都為超薄膜,應推廣厚度為0.01mm以上農膜,厚膜不易破碎,易回收。五是推廣使用易降解膜、液體膜,替代聚乙烯農膜。六是優化耕作制度。進一步加強倒茬輪作制度,通過輪作倒茬減少地膜單位面積平均覆蓋率,進而減輕殘膜污染危害。
總之,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可以達到增溫保墑而增產豐收的目的。同時,留在土壤中的殘膜也使耕地受到污染。長此下去,土壤物理性質變壞,肥力水平下降,作物根系生長困難,苗禾發育遲緩,造成減產。更為嚴重的是由于殘膜長期堆積有可能完全破壞土地資源的生產潛力,使大片良田變為荒蕪的寸草不生的荒漠土地。所以,治理地膜污染,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是農業種植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各級領導和農民群眾的環保意識,大力推廣適期揭膜等地膜污染防治技術,減少農膜殘留,確保農業持續增收
以上就是農用地膜使用的利與弊的詳細介紹,有需要 土工膜的老板可以 聯系我們哦
版權保護: 本文由 土工膜生產廠家原創,轉載請保留鏈接:http://www.91xly.com/news/hydt/426.html
同類文章排行
- 黑色地膜為什么可以抑制雜草生長
- 教你一眼分辨農膜好壞
- 國內農膜品種與未來發展方向
- 土工膜焊接機焊接視頻
- 農膜小知識——PO膜與EVA膜有什么區別
- 廢舊農膜將實行分類回收處置
- 復合土工膜檢測規范
- 土工膜兩布一膜
- 土工膜的價格大概是多少?
- 東莞垃圾填埋場專用HDPE土工膜